永續傳道者「簡又新」專訪2/500企業搶入 總營收破36兆超越台灣GDP

▲▼簡又新。(圖/記者梁建裕攝)

▲簡又新以教育推廣方式,讓台灣民眾深入了解ESG。(圖/記者梁建裕攝)

記者潘姿吟/專題報導

21世紀跟過去是完全不同的時代,「台灣不能落後!」簡又新感慨萬分,我們不能只是口號喊得震天響,卻沒有追上世界的步伐,「人類是排碳者、也是污染者,必須共同拯救這個地球,這觀念需要同時存在。」

簡又新回想起當環保署長的時候,「1987年,台灣因經濟的高度發展而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我們創造了經濟奇蹟,也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從貧窮一躍而成繁榮時,浪費現象大量產生。當時的台灣,雖然經濟狀況良好,環境問題卻相當嚴重,民眾也缺乏環境意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貧窮一躍成繁榮 經濟奇蹟帶來環境問題

時間回到1990年,台灣面臨日益嚴重的都市垃圾廢棄物等環境問題,同時也缺乏足夠的焚化爐和合格的衛生掩埋場。簡又新在擔任環保署長期間,取得了一項重要成就──「外星寶寶」資源回收桶計畫。

簡又新印象深刻,「那時,哈佛大學商學院請我演講,對方問了一件事:『通常,一個國家的政務官都不喜歡做教育工作,因為任內都不會有結果。』但我認為,最好的方法也最難的方法,就是教育!即使在我任內做過,未來還是會有成果。」透過「外星寶寶」的實績,他相信,時間到了,結果就會出來了。後來,不僅大大促進了資源回收的推行,獲得教育部認同,甚至把環境教育概念延續,才有今天台灣在環境方面的進步。

他回憶道:「我們有一個概念,叫做使用者付費、污染者付費,希望讓使用者和污染者承擔相應的責任,逐漸建立起一個系統。」此後,他開始深思熟慮,或許可以複製這些成功經驗,從「教育」著手。

從教育著手 開闢廣播節目《當地球發燒時》

「但總不能只是空口說白話!」深知教育是世上最具挑戰性的事情之一,卻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功臣。2011年10月,簡又新付諸於行動,開闢了廣播節目《當地球發燒時》,通過講述真實的故事和案例,讓人深入了解環境問題的嚴重性,每週1集,累積至今已經12年,總共800多集。

簡又新表示:「教育能夠讓人們產生認知、了解,進而形成共識,從而引發行為的改變。這種行為的改變將促使更多的人投入行動,進而創造出變革的機會。」

參與企業從16家到突破500家 總營收破36兆元

今天,在台灣「談永續」已經變成顯學。簡又新欣慰。當初支持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所辦賽事的16家公司,其實大部分是衝著他的面子而來。如今,這些企業由於早期的投入,已經獲得了聲望和影響力。

根據證券交易所和櫃買中心的資料,特別明顯地顯示出這一點。簡又新指出,在這16家公司中,有6家上櫃,其公開資訊顯示EPS年年上漲,明顯高於那些未積極參與永續發展的公司。

這樣的成果,讓不少企業開始意識到,愈早參與永續發展的工作愈好。而且,參與後並非只是花費金錢,所有的統計數字都顯示這對企業的競爭力帶來了巨大的助益。

2020年,參賽企業終於突破500家,「雖然數量不算特別多,但這500多家企業的營業額總和高達36兆元。一般人可能對『兆』這個數字沒有具體的概念,實際上,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台灣的GDP 25兆元(2022年預估為8286.59億美元)。」


簡又新專訪1/ 從孤掌難鳴到一呼百應 苦走16年

簡又新專訪3/ 做好ESG也能有漂亮的EPS 開啟年輕人的黃金時代

 

關鍵字: ESG永續雲ESG永續聯合國SDGs簡又新環境碳權碳交易環境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go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