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疫情衝擊就業困難!芥菜種會免費技藝課程 助青年開拓職場

▲▼木工師傅李旺生退而不休,一邊說一邊耐心指導青年打造木作三輪攤車。(圖/芥菜種會提供,下同)

▲▼木工師傅李旺生退而不休,一邊說一邊耐心指導青年打造木作三輪攤車。(圖/芥菜種會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這個釘歪了,無要緊,我教你磨平」木工師傅李旺生退而不休,一邊說,一邊耐心指導青年打造木作三輪攤車。基督教芥菜種會與花旗基金會在花蓮開辦「Yes, I can!青年就業培力」課程,藉助長者純熟的木工技術,幫助對木工有興趣或有創業需求的青年,在職涯上多元發展,課程融合青年的創意及熱情,與長者一起聯手,打造出獨一無二的青銀共創手作攤車!
 
「Yes, I can!青年就業培力」計畫設計實用的特色技能課程,免費提供16至24歲的青年參與,今年在花蓮共計推出手作烘焙、手作三輪攤車及照顧服務員培訓三個班。芥菜種會東區服務中心副處長吳雅琴表示,這兩年受疫情影響,青年就業環境更加嚴峻,根據花蓮縣政府統計花蓮縣就業概況,就業類別以「技藝工作、機械設備操作」佔比最高,連續幾年都逾3成,因此今年的課程除了維持以往開辦照顧服務員培訓,還特別結合木作技藝,邀請芥菜種會在花蓮日間服務照顧的長輩李旺生,一起培力青年從做中學習,同時提升長者的社會參與。
 
吳雅琴以剛結束的手作攤車為例表示,青年學員口中的阿公李旺生,早年是經驗豐富的木工師傅,退休後依然熱衷服務,從一開始討論攤車的樣貌,李旺生就迫不及待很想馬上開工,甚至因急於要完工而失眠,李旺生也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把自己整套的木工技術傳授給青年。

▲▼木工師傅李旺生退而不休,一邊說一邊耐心指導青年打造木作三輪攤車。(圖/芥菜種會提供,下同)
 
學員中的小蓁,原本是芥菜種會長期關懷的認養童,今年高中畢業後在速食店打工,由於對手繪美甲有興趣,有人建議她自己打造特色行動攤車,就可以開始做生意,她於是認真學習,過程中難免被木削扎到,但是很開心可以走出創業的第一步。另一位學員小淩,是芥菜種會進入校園第一批培力的青年,後來順利考上照顧服務員,由於小淩對木工也有興趣,這次把握機會要為自己開創更多元的未來。

阿公師傅李旺生嚴格卻也隨和,例如會緊盯著學員提醒「油漆不要一直重覆在同一處上色,否則會不平均」,他接受學員在過程中的錯誤,例如釘槍打歪了,馬上拿出工具磨平突出的釘子,有時遇學員分心,也會留意把孩子「拉回來」。與青年互動,李旺生努力不糾結、不嘮叨,願意給學員時間慢慢消化。輔導社工蔡清蓮說,長輩與學員都有堅持和想法,最後打造出的攤車與原設計圖相差很多,卻超乎原有的期待,顯露李旺生樂於接受不同世代的創意,也展現對跨世代青年的耐心與包容。

▲▼木工師傅李旺生退而不休,一邊說一邊耐心指導青年打造木作三輪攤車。(圖/芥菜種會提供,下同)

融合青年的創意及熱情,與長者一起聯手,打造出獨一無二的青銀共創手作攤車。
 
回顧芥菜種會創辦之初,創辦人孫理蓮宣教士在花蓮開設習藝所,幫助當時在就學有困難的各地原住民青年,來到花蓮習藝所學習木工等各類技術,培養一技之長,未來能夠自力更生;芥菜種會成立70年來,除了持續慈善救助等服務,也與時俱進成為青銀共創的媒介。這台手作攤車,未來將結合芥菜種會日托據點的長者一起走入社區,同時提供青年創業初期使用,讓留鄉的青年與在地長輩,一起共創社區的美好。

台灣第一個立案的社福機構,創辦人美國宣教士孫理蓮(Lillian R. Dickson)於1927年與丈夫孫雅各牧師來台,二戰後看見台灣人民的疾病與貧窮,便於1952年創立芥菜種會,服務包括弱勢兒少、原住民、漢生病患與烏腳病患等,幫助了近百萬人。芥菜種會秉持著孫理蓮宣教士愛神愛人的心志服務有需要的人,於2011年獲頒總統文化獎。從早期的兒少安置、原住民教育、醫療救助等各項服務,到現在投入社區工作,以社區自助互助、共享共好為願景,集結群力,建構社區助人網絡,提供社區弱勢家庭兒童認養、青少年就業培力、食物銀行等服務,為社區弱勢家庭、兒童、婦女、長者拉起即時、就近的福利網。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