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發現深埋黃沙明長城堡 450坪院落內還有城隍爺泥塑

▲陝西榆林出土的明代長城堡壘遺址。(圖/翻攝華商報)

▲陝西榆林出土的明代長城堡壘遺址。(圖/翻攝華商報)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陝西考古人員今(8)日在榆林市毛烏素沙漠內發現罕見的明代長城城堡遺址。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于春雷指出,清平堡遺址距離明長城約10公里,是明延綏地區三十六營堡之一,「嘉靖年間多次遭到攻擊,後被多次修補,康熙時期平定噶爾丹之後被廢棄。」

▲城隍廟內的小鬼泥塑造型孔武有力,與當地文化風俗有關。(圖/翻攝華商報)

▲城隍廟內的小鬼泥塑造型孔武有力,與當地文化風俗有關。(圖/翻攝華商報)

《華商報》報導,清平堡遺址南北長約600公尺,東西長約300公尺,共有三門,大致呈長方形,北側和西北側城牆為弧狀且有折角。由於清平堡位於毛烏素沙漠範圍中,在廢棄後迅速被沙漠覆蓋掩埋,之後城內再未有大規模人類生產、生活進行,因此城內佈局、遺跡等基本未受破壞,是陝北地區罕有的保存原貌的明代長城城堡。

清平堡出土時,研究人員發現南側院落規模較大,南北長約60公尺,東西長約25公尺,院落內還找到一塊石碑,據碑文記載,該院落是一座名為顯應宮的城隍廟。石碑為萬曆年間明末著名將領杜松擔任延綏地區副總兵時集資重修該廟時所立,與考古發現研究相符。

▲清平堡遺址內的城隍廟院落。(圖/翻攝華商報)

▲清平堡遺址內的城隍廟院落。(圖/翻攝華商報)

顯應宮由院牆、照壁、門廳、戲台、東西側殿、大殿及寢宮等部分組成。這批建築房屋頂部已經坍塌,但牆壁保存較好。除戲台外,其餘建築內均發現有保存完整的彩繪泥塑造像,共發現30餘尊。

這批泥塑接近真人比例,色彩鮮艷,造型栩栩如生,展現出極高的工藝水準,根據外形判斷,目前公布的泥塑均為城隍、判官、夜叉小鬼等造型,與碑文記載相符。至於出土的小鬼塑像也與傳統城隍廟常見的瘦骨嶙峋形態不同,顯應宮內小鬼泥像肌肉豐滿,孔武有力,專家分析,應為長城地區特有的文化表現。

此外,顯應宮內還出土鎏金銅像、鐵質香爐等古物,鐵質香爐有銘文,記載該香爐為嘉靖年間堡內軍官所捐贈,銘文內容稱,「保佑本堡人馬平安,胡虜遠遁。」

於春雷指出,清平堡遺址能很好地反應出明長城營堡的格局風貌及時代特徵,對於其他營堡的研究、保護,也具有極重要的借鑒作用,「近年提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構想,清平堡遺址的考古工作對於科學保護和利用陝北長城遺跡有著重要的意義。」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